01

  近段時間,教培行業在大幅裁員的同時,微視也在悄悄裁員,本來是騰訊拿來狙擊抖音的,現在已經停止從各渠道買量,及時止損。

  互聯網各種模式令人眼花繚亂,財富的本質就是變現,歸根結底還是流量的吸收和轉化。

  免費的內容流量雖好,但是用戶會感官疲勞,內容有生命周期,平臺也有生命周期。

  現在爆火的內容,可能過段時間就不火了,現在流量很大的平臺,可能三五年后已經衰敗沒有了。

  免費流量持續運營的成本高,要不斷生產優質內容;

  付費流量就是在網紅、平臺有熱度的時候,快速榨干價值,物盡其用。

  02

  張三是一個內容創業者,是做拍美食視頻的,他手機里關注了10個做菜的博主,10個美食探店測評的博主。

  別人做什么菜,他就做什么菜,別人怎么拍,他就怎么拍。

  菜的原材料、做法、配料跟別人一樣,人不一樣,鍋不一樣,沒人說他抄襲,沒人告他侵權,一天兩道菜,365天都有素材。

  剛開始只在快手發,半年做了10萬粉絲,平時接接廣告,除去原材料的費用,一個月能留下兩三萬,比打工強,而且半年長了20斤。

  后來,看到有粉絲說有人搬運自己的視頻,就把知道的國內國外能發視頻的平臺全入駐了,找自己打廣告的人更多了,每月各平臺的流量收益加起來也有十幾萬。

  03

  李四之前在電子廠打工,發工資的時候,廠里讓在所有員工統一辦理某銀行的卡,之前有的再辦一張,不辦說沒法發工資。

  他在排隊辦的時候,發現銀行員工,讓他掃的那個碼,推廣一個人,隨機獎勵15-40塊錢。

  李四腦筋一轉,如果我花10元找別人的在我這里注冊的話,我就可以賺5到30元,一分鐘賺10元錢,誰不愿意,領完工資,小李就辭職了。

  他買了很多小禮品,就在家小區找人推廣,要禮品的給禮品,要錢的給錢,小區人多,到晚上一算賺了兩千多。

  第二天,就去隔壁小區推廣,在這里發現了同行王五,在和王五的交流下,他知道了拉新,知道了地推。

  04

  王五可不像李四一樣,是個無業游民,他有自己的人力資源公司,手下也有十幾個人跟著他混飯吃。

  每年年后,還有寒暑假,都會在招很多人電子廠,一個人能給他反幾千塊,一年能送上千個人去廠里打工。

  因為人脈廣,接觸的人多 ,認識一個老板,給他介紹了渠道,增加點收入,平時就做拉新,沒想到比招工還賺錢。

  可他自認為,再小也是個老板,不想拋頭露臉,經常刮風下雨,或者天氣太曬的,就自己找借口自我安慰不出去了。

  在辦公室閑得無聊,打開快手、打開抖音消遣時間,媽呀,發現這么多招工的同行,幸好不在一個地方沒有競爭,他靈機一動想,不如讓這些同行幫助自己搞拉新項目。

  05

  楊六本來是個老實巴交的程序員,某天他突然發現,女朋友在逆水寒游戲里和別人網戀,雖然女朋友說網絡和現實不一樣,我愛的人還是你,但是小楊心如死灰認為精神出軌了,肉體還遠嗎,直接提了分手。

  分手之后,精神狀態不好無心工作,公司APP出了一個小bug,被上司一頓吊,按照平時的性格就忍了,現在一氣之下直接辭職。

  好歹之前收入高,有不少積蓄,又有技術傍身,直接開始自己創業,他做了一款陪玩APP,女生免費男生優惠,專為寂寞的心牽線搭橋。

  沒想到,和自己一樣感情受傷,又渴望陪伴的人這么的多,應用上架以后就開始爆火,小楊情場失意,商場得意,人稱楊總。

  融資之后,需要增長用戶,開始在各大平臺投放,和小姐姐小姐姐三七分成后,平臺還是獲利頗豐,小楊現在的平臺理念是,讓天下有情人都找到心靈的歸宿。

  06

  陳七是做二類電商的,也叫直營電商,前幾年很多黑五類產品,被大平臺打壓屏蔽之后,違法的已經不能做了,還有不少擦邊的。

  其實,在大的電商平臺,現在還存在很多敏感產品,不過都改頭換面,造出了不少新的名詞,新的說法。

  需求一直在,用戶一直在,所以讓那些搞直營電商的,賺翻了。

  買大V朋友圈的,買網紅直播坑位的,最終目的都是為了,加上微信,推銷產品。

  二類電商的產品,有的是實實在在能用的,但大部分都是收割智商稅的,但是有人相信,就有人賺這個錢,例如陳七。

  07

  朱八是貪玩藍月公司的廣告投手,組長投放計劃一做好,任務分配下去,他們就定時定點啟動,看看有沒富集資源網有什么異常情況。

  平時的工作雖然燒錢,但是不忙,一次在網上沖浪時他偶然發現,某網站的出價比谷歌聯盟的單次點擊報價高0.5美元,也就一次點擊就有0.5美元的利潤空間。

  他就從谷歌上面買流量,給這個網站導流,自己做了一個中間鏈接。

  在平臺發現之前,然后他就利用這個差價,在6個月內賺了幾百萬美元,不過官方發現這一漏洞后,改變了規則。

  朱八現在做兩類產品,游戲和小說,已經有穩定的投放模型,廣告渠道明確,盈利終端明確,買流量變現罷了。

  08

  為什么網紅很賺錢,因為他們輸出有趣有價值的內容,獲取了很大一部分流量,他們前期也積累了很多時間,用時間換流量。

  后期,他們販賣自身的熱度,當資本在他們身上用金錢換流量的時候,就是他們賺大錢的開始。

  所以從某個角度看,生意的本質就是不斷爭奪流量:

  一部分人生產流量,不斷讓自身的流量增值;

  一部人販賣流量,賺流量的差價。

  大環境不好更要靜下心來,思考下自己的商業模式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直播,也不是大家全都要去做短視頻做IP。

  寫不了文案,錄不了視頻,搞不了內容,不如做流量的搬運工,讓別人替自己做內容,我們來給他投放廣告賺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