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風口這個東西只會在小圈子里流行,等到市面上開始出現大量的同行競爭時,大多都已經過了紅利期,賺小錢可以,致富就難了。
?
要說真正的風口,永遠都只有思維方式。
不管做什么行業,基本都是這幾個點:
?
男人好色
女人愛美
老人健康
小孩教育
企業發展
個人成長
?
人性需求,決定了項目市場。
?
抓準人性的需求,才有成功的基礎。
如果找不到方向的話,不妨聽聽我下面的建議。
個人創業的話,按照以下6個步驟穩扎穩打,不說改變階級走上巔峰的空話,一年內讓你的生活質量翻倍是肯定可以實現的。
01
行業調研
你有多少錢,想達到什么結果,想賺多少錢?
?
不考慮復利投資的紅利,就只說單純的財富積累。
5年內,買個50W的車,買個200萬的房,子女教育應急基金儲備100萬。
?
就算是350萬的經濟基礎,5年內達成這個目標,每年70萬的收入,平均每個月5.8萬的收入,日入至少達到2000左右。
那么我們就用最簡單的公式去計算:
?
利潤=(客單價-成本)X銷量
要達到日入2000+,一步步去逆推。
你做低成本的買賣就要走量,要選擇復購率高、實惠的產品。
?
可以選擇賣襪子,,賣衣服,做cps,賣課程等東西。
?
一單賺10元,每天至少需要成交200單,至少需要獲得20000次的曝光量,與之對應的你的推廣渠道就要耗費更多精力。
如果是走高利潤產品,要選擇信息差或者是服務型產品。
?
醫美、保健品、中高端服裝、教育市場、私人定制等等利潤都很高。
?
一單賺300-500,每天只需要完成4-6單,需要600次的精準人群曝光,基本上就能實現目標了,而事實上達到這個標準并不難。
這是關于定位,覺得了你的執行計劃。
02
產品挖掘
結合前面的思路:
?
男人好色,女人愛美,老人健康,小孩教育,企業發展,個人成長。
現在我們就根據這些需求做一個簡單的流程拓展,
?
比如我們以一個大多數人都有的強需求的角度為切入點:口臭
別問我為什么選這個角度,問就是,熱榜上找的。
?
最簡單的方法:
?
1.搜索關鍵詞,觀察大家都在搜什么問題。
2.搜百度指數,看每日搜索這個關鍵詞的人的數量

3.搜同行競品,看這個產品一般售賣價是多少

4.搜貨源網,看類似的產品批發價是多少

這樣一步步的去做調查和分析,你就能對一個項目的市場有一定預估能力,對其產品的類型、買賣價格、銷售利潤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那么接下來,我們開始研究市場競爭。
03
競爭對手
想進入一個圈子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模仿。
很多人,總想著創新,但你連門都沒有摸到,談何創新呢?
創造一個新的產品,從研發到測試再到投放和推廣,需要經過市場反復驗證,其中的成功的概率步確定,所耗費的經歷也要多很多,不利于個人成長。
與其把心思放在這種不可預估的事情上,不如從別人已有的成功方案入手。
好的方法就是,給自己定一個量化指標,比如:
每天關注10個同行,觀察學習他們的廣告、文案、推廣、成交話術。
反復揣摩他們的運營框架,投放渠道,變現方法。
04
項目準備
堅持1個月,關注300個同行,每個同行搜集10篇優秀的推廣文案,就等于收集3000個素材,還有超全的話術合集。
?
把這些東西整理出一個大綱,然后對應的部分填充最好的一個細節進去。
?
在自己操作項目的過程中,根據數據反饋,不斷的去優化細節。
?
用小步試錯的方式,最終打磨出自己的一套項目體系。
05
市場推廣
方法無外乎就兩種:
-
有錢的
?
選擇暴利行業,去做競價,做推廣,找KOL,找MCN,砸錢換流量
看別人都投放了哪些渠道,是公眾號、還是網紅帶貨,還是營銷裂變,還是代運營團隊,或者是買流量。
你要去分析,每一種的投資回報比是多少。
?
剛開始花點小錢去投資一些低成本的市場試錯,通過反饋的數據預估調整。
?
比如投1萬塊錢去做信息流廣告,會帶來多少流量,這些流量會成交幾單,一單你的利潤有多少?這個整個項目各個環節的轉化率大概是多少。
為什么要這樣做?
?
因為前面的分析都是理論。
?
你看再多的市場報告,調研數據,也只是在規避市場風險。
?
最真實的數據只有實操投放后才能得出結論。
如果你的投資結果反饋數據顯示,這筆投資的回報是正的,那么就加大投資,如果是負的,那就去思考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是內容呢,還是合作的人,還是合作的平臺不合適的,慢慢的去優化這個結果。
-
沒錢的
?
選擇合適平臺,比如去知乎豆瓣頭條抖音等,打造個人IP積累瀏覽。
把前面搜集的同行案例,理解后用自己的話術去進行二次創作,3000篇+的優質內容,也足夠保證我們一年內的創作不愁。
持續去輸出專業內容,為別人提供幫助的同時,自己的認知體系也會迅速成長,堅持3個月,一個自己IP品牌也慢慢的打造出來,成為了行業領域的意見領袖。
懂得越多,能幫助的人越多,買單的人也就越多。
06
復制經營
當你的一套項目模型路徑能完全跑通,并且能每個月能實現穩定的收益的時候,就要考慮更進一步,擴大收益的事情。
是砸錢買流量呢,
是調整運營策略,用賺到的錢去換取更多的資源。
?
還是招人來幫復制更多的“你”,
把日常推廣、內容創作的工作都交給別人去做,你就把控好方向即可。
讓別人賺到錢了,你也就賺到錢了。
時間關系,很多細節短篇沒法說清楚,還需要自己個兒去揣摩。
文章也只是拋磚引玉,不管是創業,還是工作,這個邏輯都是通的。
?
互聯網時代,沒什么秘密,學會借力,對你絕對是有利的。
講得有點粗糙,懂就懂了。